松江是滬上重要的“果園子”之一。全市恢復正常生產生活次序以來,松江果業生產經營情況怎么樣?和農副產品配送來看看筆者深化栽培基地的田間查詢。
搶抓農時,果農閑不下來
最近每天早上七八時,葉榭鎮松衛北路上栽培西瓜、甜瓜的家益農業專業合作社就熱烈起來了。合作社負責人何文彪栽培西瓜、甜瓜十余年,種出了不少經歷,積累了不少人氣。6月以來,新老客戶循著瓜香味又從四面八方趕來,有的來自松江城區,有些來自其他區。基地周圍的一條小道上,車輛占了一半路面。
地里還有一個月后上市的“秋西瓜”,目前迎來了坐果期。“現在需求做好疏果、整枝作業。”何文彪一邊摘側枝、疏果,一邊表示,這樣養分能會集到一處,果子的質量就更好。
黃浦江北面的佘山鎮,栽培水蜜桃的信瑜農業合作社眼下也是一片繁忙景象。6月24日,盡管不時飄著雨,基地內果農也閑不下來,忙著給桃樹施肥。“前期因為缺工人,疏花、疏果、套袋、病蟲害防治,這些活兒落下不少,現在需求抓緊時刻補上,不能誤了農時。”合作社負責人金永敏介紹,為了盡快把耽誤的農時補回來,基地新招了幾名季節工,“現在地里增加到十來個人了,我們一同干,活兒就能干得快些。”
確定團購,拓展出售途徑
何文彪在瓜棚里的桌案上切著瓜果招待著顧客,周圍電扇呼啦啦地吹著。眼下的閑適,是一個月前不敢想的。疫情期間,何文彪的果園子也遇到了難題。“人手倒不是大問題,西瓜、甜瓜都已經坐果,需求的人手也不多。”令他發愁的是,眼看著甜瓜即將老練,通行卻是個問題。最終在村鎮兩級部分的幫忙協調下,何文彪的運瓜車得以前往城區售賣,然后解了當務之急。
一開始,何文彪僅僅承接老客戶的訂單,再配送至一個個小區。為了一天送完80多箱瓜,何文彪分了兩次。“早上5點動身,一直跑到下午2點回來吃中飯,然后再動身,下午4點半往回趕。”對此,何文彪說,一方面體力上有些吃不消,更重要的是,地里批量老練的西瓜和甜瓜也等不及。
“所幸后邊有了團購的團長聯絡我,一天能賣掉兩噸。”對于“老瓜農”何文彪來說,這也是他首次觸摸這種新的出售形式。通過這次疫情,何文彪也感慨,以后不能拘泥于傳統的出售形式,要趕上時代,多多揣摩團購這些新途徑。
確定團購等新出售形式,也是當前金永敏為基地定下的出售思路。金永敏種了近300畝水蜜桃,往年四成左右都是走快遞銷往江浙滬一帶。“現在快遞生鮮果品,時刻上還難以保障。”金永敏以為,疫情下催生的社區團購形式,現在仍然不失為拓展出售途徑的有力辦法。因而,在安排好基地農事的一起,金永敏也在積極地和社區的“大團長”對接。
多措并重,助力豐登豐盈
作為滬上重要的“果園子”,松江梨、桃、葡萄、西瓜、甜瓜、草莓、藍莓等主打品種有近5000畝。據了解,疫情期間,因為田間管理和采收人手不足等原因,草莓、早桃和藍莓遭受不同程度的產量損失,出售方面也一度承受壓力。為此,果農們積極自救,政府相關部分也幫忙農戶共渡難關。
4月中旬,區農委安排排摸了本區經濟作物生產出售的首要難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等部分積極響應,幫忙果農紓困解難。幫忙西瓜、甜瓜合作社申領物資保障證明,幫忙出售有困難的合作社上線市級產銷途徑,發布供應信息。另外,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發動居家辦公的作業人員幫忙果農對接小區團購。“通力合作下,今年西瓜、甜瓜出售平穩有序,沒有發生產品積壓及出售不暢等現象。”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藝師周光芒介紹。
區林業站經濟果林分擔副站長顧旭忠透露,林業方面也在著手果農的網銷訓練作業,以提高果農的市場應對才能,一起,憑借市級網銷途徑,幫忙果農拓展出售途徑。與此一起,將繼續結合線上形式,加強林果技術指導服務,助力今年果業繼續豐登豐盈。
來源:東方城鄉報